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.5年,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-8年,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、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,简直就是天壤之别。
差距到底在哪里?
追求不同
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对挣钱有着某种天赋,“多元化”发展,投资房地产、投资股票证券,好大喜功,急功近利。而日本的企业家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,一说到产品,就开始手舞足蹈,两眼放光,似乎特别享受设计和生产的过程。中国人只是赚钱,日本做的是事业。
全球一线品牌,无论是任天堂、微软、尼康、奔驰、丰田、麦当劳……他们都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,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,越做越大。而我们的企业,包括海尔、联想在内的中国品牌,本行都没有完全成功,也开始搞投资,做房地产,甚至做保健品,忙着赚钱而严重忽视本行,典型不务正业。
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和日本品牌之间的差距所在。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,而不是钱,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,而不是经营的目标。
对技术的理解不同
在中国企业家眼里,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,所以中国企业购买的设备一个比一个先进,但在培训技术员却不愿意花成本。而日本人和中国不太一样,他们买设备可谓是精打细算,但是在学习技术上比较舍得花钱,而消化技术更舍得花钱和精力。
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。事实上,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,他们所掌握的信息、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,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,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中日企业的差距可以总结为:表面看得懂,根本学不会,更是坚持不了。于是技术就在自我松懈中变形,进而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,又何来品牌?
对速度的理解不同
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,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,而日本人的背后是严谨、精细、执着、精益求精、专注、专业、认真。就如此,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,而且发展的结构、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。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,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。中国人往往追求高速度,却忘了品质,每两年就要翻修。
什么是快,所谓“快”,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,否则来得快也去得快,生得快也死得快,建得快倒得也快。我们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,不要想一蹴而就。
什么是品牌,做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投资,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种体验,或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,而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获利的工具。而做品牌需要有大量的钱财投入和精力投入,要耐得住考验。
对规则的理解不同
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、文明的高素质国家,这样就形成里一个非常有规则、有秩序的的社会,而中国人,从地方官员到企业老板、高管,再到普通百姓,时刻都在耍着自己的小聪明。
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,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,规则越多的地方,秩序越好,自由其实也就越多,没有规则,就会是一盘散沙,一片混乱,效率也就无从谈起。
现在正在从互联网向物联网发展,与联网直接挂钩的是实体经济,制造业将会占据一大部分,所以国家要想在今后的浪潮中立足,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,做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,成就百年大业。